中新网拉萨9月26日电 (拉巴卓玛 刘瑜)每天往返1080级台阶,每月70万步,每年21万公里、绕地球5圈的严防死守是拉萨市布达拉宫消防救援站副站长缑旭飞守护布达拉宫消防安全的日常。
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这里,零火灾是底线。2017年3月,缑旭飞来到了布达拉宫模范消防大队工作。
缑旭飞在布达拉宫每日闭宫前会逐一检查酥油灯和香炉,将明火完全熄灭。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供图
期间,他根据布达拉宫文物古建筑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文物建筑消防科研,撰写调研报告7篇,为西藏文物建筑火灾防控、火灾扑救以及高层文物建筑预防雷击、自动化消防设施建设、文物建筑智慧消防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持续优化灭火预案,创新研制水带背包,解决负重登山难题,有效缩短初战时间;带头设计13条总长1380米的供水干线,使消防车不出车库可直接供水加压;提出在酥油灯上增加提示标尺,要求宫殿内的酥油灯油面不得高于10cm,有效排除了香油外溢的风险,努力利用现代消防科学技术为布达拉宫搭建“防火墙”。
缑旭飞正在讲解消防知识。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供图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布达拉宫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缑旭飞将自己定位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员和民众的服务员,用实际行动团结各族人民,展现出了雪域火焰蓝的精神风貌。
2018年3月,独自来藏旅游的山东老太刘阿姨在游览布达拉宫时突发腿疾,瘫倒在地。正在巡逻执勤的缑旭飞及时发现了老人的异样,准备和队员一起送老人下山。远道而来的老人却面露遗憾,缑旭飞敏锐地捕捉到了老人的心理,提出可以背着她继续参观。就这样,在一个多小时的游览中,缑旭飞一边背着老人,一边为她介绍宫殿的文物、历史,让老人的西藏之行不留遗憾。
工作间隙,他也经常帮助布达拉宫内的僧人劳动,搞好团结,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用新西藏的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引导广大僧人,深化僧众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增强他们对伟大祖国的向心力和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促使广大僧众成为维护布达拉宫殿安全稳定的自觉参与者和忠实支持者。
扎根基层灭火救援一线17年,处置灭火抢险救援任务上千起,缑旭飞练就了过硬的灭火救援技能,也始终践行着火焰蓝的忠诚与坚守。(完)
中新网福州9月26日电 (吴朋珊 张海根)穿越山海,追梦十年。连接东南沿海和中部内陆腹地的向莆铁路,在今年9月26日迎来了开通运营十周年。
作为福建省第一条连接中部腹地的国家Ⅰ级铁路干线、江西等内陆地区重要的快速出海铁路通道,向莆铁路大大缩短了赣闽两省之间的时空距离,深受沿线旅客青睐,旅客发送量逐年递增,十年共发送旅客2.5亿人次,年均增长6.6%。
十年间,赣闽两省的高速铁路网路不断织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一条条铁路连接山海,一列列动车犹如巨龙腾飞。而向莆铁路,一县一站,一站一景,结束了江西南城、南丰,福建建宁、泰宁、将乐、尤溪、永泰等七个老区县没有铁路的历史,让地区经济发展十年里不断迈步新台阶。
向莆铁路是一条客货共线的快速铁路,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从莆田站接轨,接入向莆铁路,全长55.8公里,分别可通往秀屿、东吴、罗屿、国投煤炭码头。4条支线经过具有编组功能的莆田东站,将向莆铁路与湄洲湾港口连为一体,构成中西部地区至东南沿海港口运输大通道的骨干铁路线,形成“武汉南昌-福州与莆田湄洲湾”的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
向莆铁路让莆田临港工业区能够快捷地进入国家铁路网,方便地通达原材料和工业品市场,降低运输成本,从而增强莆田工业企业的竞争力。莆田港铁联运从此迈入新里程。
6月21日,福建莆田市东吴港区。向莆铁路与湄洲湾港口连为一体,助力打造福建至中部内陆省份重要的能源原料物流通道。中新网记者龙敏摄
在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莆田东站副站长陈剑凌说,东吴站每天可运出3至5列煤炭,最多时可达7列。
福建八方港口拥有全省最大的煤炭堆场,约70万平方米,其货物以外贸煤为主。“关键是开拓货源,与更多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当然也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效能。”福建八方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徐进钦说,走内陆长途的话,相较于水路、公路,铁路运输的优势明显。
以汽车为例,一辆车单程只能拉30吨货物,而一列火车单程大约可以运载3000吨。截至今年9月25日,莆田东站已发送煤炭469821车,3100.97万吨。
“向莆铁路开通后,我每周五晚上买7点的车票回南昌,周一早上再回到抚州上班,只要38分钟就能到,来去之间感觉很从容。”在抚州站开往南昌西站的D6530次列车上,定居在南昌但在抚州大唐电厂工作的张健说,以前自己开车晚上家人总担心不安全,现在有了向莆铁路,每周都能回家跟妻子孩子团聚,“想见就能见,还是挺幸福的”。
向莆铁路的开通极大缩短了闽赣两省的时空距离。南昌与福州间的最快旅行时间由原来的11小时压缩至3小时12分。南昌与厦门间的最快旅行时间由原来的17小时压缩至4小时23分。闽赣多地实现“朝发午至”,抚州市的临川、南城、南丰等地迈入“高铁时代”。
纵贯江西、福建两省的向莆铁路线全线共设22个车站。十年间,江西福建两省开行的赣闽图定旅客列车由2013年的18对增长至目前的62对,民众乘车高铁出行已然实现“公交化”。
“猪脚哥”杜文其最先坐上了致富的动车。2014年以来,他每天从南丰批发猪脚,乘坐开往泰宁的动车组列车,仅仅用时34分钟,到泰宁站后开着自己的摩托车仅用10分钟就能到泰宁菜市场,开始猪脚的售卖。从原来的汽车运输,转变为现在的动车组,可以由3个多小时缩短到30多分钟,单程花费从近200元减少到24.5元。
“省时又省力,现在家里盖了新房买了车,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杜文其说。
作为全国快速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莆铁路连通赣闽两省四市十县,沿线是两省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辐射范围覆盖两省人口总量的40%。向莆铁路让沿线地区共享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有序流动带来的繁荣富足,不仅吸引了沿海港口经济向内陆地区延伸,实现地区专业化分工,也带动了沿线旅游业快速发展。
泰宁县便是乘着高铁的东风,飞速发展致富的县区之一。向莆铁路开通后,沿线地市“抱团”寻找商机,跨省动车游成为风尚。三明前往厦门、福州进行旅游宣传推介;福建将乐、泰宁、建宁等地推出两日游串起沿线小景区,打造向莆“大景区”。
从2014年开始,乘坐高铁来泰宁县旅游的游客逐年递增。9年内,泰宁县因旅游收入达上百亿元,还不含景区周边商旅、住宿、小吃、土特产和服务业的收入。
“托了高铁的福,现在当导游幸福并快乐着。”当地导游何娟是泰宁旅游业腾飞的见证者,自从泰宁有了动车站,她现在每天接待游客一波又一波,旅游旺季日均能带3个旅游团,收入也是平时的3倍。
近几年,泰宁开发了一些知名旅游项目,如寨下大峡谷、玻璃栈道、上清溪竹筏、夜游九龙潭等。每年旺季虽然辛苦,但是对何娟这些导游来讲,钱包鼓鼓,生活有盼头。
在向莆铁路沿线,建宁、将乐、泰宁、尤溪等沿线城市以铁路为依托,建设“铁路+旅游”“铁路+建设”等新模式,带动了城市格局、人口布局、经济版图的积极变化。数据显示,2022年三明地区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3904.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308.42亿元,与2013年动车未开通前相比分别增长了263%、280%。
向莆铁路的十年,也是福建省高铁建设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新线投产最多、高铁发展最快的十年,南龙、兴泉、福平、浦梅、衢宁等铁路线铺架而起,福建省高铁里程实现从“一条线”到“一张网”。截至2022年底,福建省高、快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906公里,覆盖全省80%人口和90%的经济总量,为沿线城市持续注入勃勃生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