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亚运会开幕,杭州进入“亚运时间“。
为欢迎八方来客,阿里巴巴和阿里人推出各种暖心服务和攻略,有关于吃穿住行的游玩体验锦囊,有无障碍导航地图等服务特殊人群的贴心攻略,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急救侠”志愿者时刻待命,更有为亚运户外工作者提供保障的暖心驿站。
除了用科技能力支持办赛,阿里巴巴和阿里人这些特别的攻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也引起热烈关注,成为来杭游客参与亚运、体验杭州的最暖指南,虽不轰轰烈烈,却代表拳拳心意。
闲鱼旧衣改环保坐垫,欢迎游客友人来杭州坐坐
阿里人懂杭州,也爱杭州
亚运开幕前,阿里巴巴官方公众号向阿里人征集“眼中的1001个杭州“。记者在公众号留言区,看到了美好、生动的杭州,也看到了阿里人的“私房推荐”。
一位阿里程序员写道:“说好西溪且留下,却让我去云谷开荒。”幽默背后,是阿里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杭州企业,二十多年来与杭州一道不断突破、共同成长的热乎劲儿。
有留言不着一个“情”字,却情意绵绵。一位名叫“永远在减肥的阿里‘园’工”写道:杭州有个公交站叫“立马回头”,我却在这待了17年。一位菜鸟小二这么介绍他眼中的杭州:杭州是凤起、留下、闲林、采荷、青芝坞、藕花洲、岸汀街、栖霞岭、半道红……
有的留言俏皮可爱,背后却是对杭州这座城市满满的骄傲:过马路碰到司机停车,请不要太惊讶,快速通过帮他完成礼让KPI;无现金杭州:不偷现金,只偷芳心。
有趣的是,这里面还有一些时下流行的“土味情话”:“西湖是碳酸味儿的,一看到她,就开心地冒泡”;“为什么西湖醋鱼要从头吃,因为这样余生(鱼身)就可以留给西湖了”。甚至连英文谐音也来“凑热闹”:你在杭州city walk,我在杭州city work。
吃行住全搞定还有暖心和绿意
了解了阿里人眼中的杭州什么样,这就要出发了!
看亚运,出行是第一步。阿里在这次亚运很关注障碍人群的出行。高德联合杭州市残联升级了“轮椅导航”功能,覆盖更多亚运相关场所。打开杭州市残联发布的“无障碍服务在线”,杭州市主要亚(残)运会竞赛场馆、城市道路等4720个公共建筑,7.9万个设施点位汇集成“无障碍一张图”,高德“轮椅导航”提供公共出行服务。
高德“轮椅导航”提供公共出行服务
来看比赛,要住好。飞猪上线“亚运游”服务频道,集合“场馆酒店推荐”“杭州100种隐藏玩法”“浙江博物馆指南”“亚运十大精品体育旅游线路”等实用信息。以“场馆酒店推荐”为例,消费者只需选择比赛日期以及篮球、乒乓球、游泳等不同比赛项目,系统就会自动匹配并由近及远推荐场馆周边的热门酒店,省心又省力。
除了推荐传统西湖游,阿里巴巴发起亚运“友个驿站”公益打卡活动,推荐了4条独具杭州韵味的路线,从工会驿站出发,不仅能够徜徉于宋韵文化当中,探索神秘良渚遗址,同时还能与环卫人员、外卖员等在一线保障亚运的城市公共服务人员分享美好与喜悦。
与此同时,阿里急救先锋公益幸福团派出50名“急救侠”,奔赴杭州大街小巷,为现场提供急救教学服务。饿了么组织2000余名蓝骑士成立志愿队伍,化身社区侠、急救侠、手语翻译员现身街头巷尾。预计将有3000名阿里巴巴员工及其家人参与制作杭州非遗“笋壳鸭”(加油鸭),作为亚运会礼物赠送给运动员。
阿里在全集团动员了全国数十个园区预计约3000名员工志愿者及其家人制作“笋壳鸭”送给亚运运动员
闲鱼发起了“闲置运动会”,将回收而来的旧衣服做成了“环保坐垫”,放置在西湖、运河、亚运公园、城市阳台等景点位置,为过路人提供休憩之地。在“闲置运动会”期间,杭州市民参与提交的旧衣回收量就超30吨。
满大街的亚运吉祥物,也成为“解锁暗号”。淘宝推出“亚运加油包”,用手机淘宝拍亚运吉祥物,就能获得亚运权益礼包,内含红包、地铁券等。淘宝还上线了“亚运3D体验店”,网友通过专属淘宝人生数字形象,可与商品进行互动。这一3D体验区还开到了奥体中心,持大小莲花赛事门票的观众可线下体验。
阿里用科技守护亚运
本次亚运会,游客可以在杭州亚运博物馆饱览由阿里云提供支持的亚运史上第一个AI修复特展,了解中国亚运从获得首金以来的光辉历史。
如果你参与到亚运会的协调和管理中,亚运钉是必备的工具。杭州亚组委和钉钉联合打造了全球首个大型体育赛事一体化智能办赛平台“亚运钉”,协助亚组委解决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大协同的传统痛点,服务10万人大协同。
阿里云支撑杭州亚运成为史上首届云上亚运
另外,“超丝滑的转播”也成为本届亚运的特色。在阿里云计算的支持下,杭州亚运会赛事核心系统和转播全面上云,成为首届云上亚运,减少了传统数据中心的搭建与部署,缩短部署时长,大大降低费用与时间成本。此外,云上转播突破带宽和线下设备限制,缺少卫星接收设备的中小型转播媒体,也能在云上获取节目,让更多非金牌选手的努力被看见,没有卫星转播的区域能同享亚运精彩。
亚运村低碳账户,每位入住“村民”都可以践行低碳行为换取亚运周边
为了给史上人数最多的亚运村提供更好的服务,杭州亚组委、杭州亚运村携手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了史上首个“云上亚运村”。与此同时,亚运史上首个低碳账户,“村民们”吃用行等生活场景都可以在低碳账户上打卡、记录,换取亚运周边,以此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
中新网9月26日电 9月25日,“202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专家论坛”在福建厦门隆重开幕,论坛主题为“区域轨道协同 多种制式协调 科技创新发展”。本次会议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联合《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共同主办,厦门轨道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本次会议同时也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大会、《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2023年会。来自全国城轨行业的近300位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专家论坛”起源于2003年《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年会,由杂志社主编施仲衡院士提出并发起,已在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城市成功举办19次,今年是第20次举办。自2017年开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和《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携手举办“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专家论坛”,在行业内已经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品牌。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副主任杨广武主持开幕式。厦门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常驻副总指挥、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梁向阳,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李国勇,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主任/《都市快轨交通》主编施仲衡院士,《都市快轨交通》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闫学东,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徐成永等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建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大会还举办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第三届专家和学术委员会聘书颁发和优秀委员表彰仪式,以及《都市快轨交通》优秀理事单位、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专家、优秀通讯员及优秀论文作者的颁奖仪式。大会还对获得“智慧城轨”和“绿色城轨”行业专项奖的单位进行了表彰。
参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是一次引领同行业向城轨多制式发展跨越的推进会议,为城轨的建设明确了思路和方向,参会单位将总结专家论坛期间所见所闻,共同推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由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共同主办,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第一本专业期刊,创刊3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