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专线】河南投洽会签超2000亿元“大单” 清洁能源受德国业界关注
中新社郑州9月26日电 (记者 阚力)第十四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河南投洽会)26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现场集中签约涉及总部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等领域的合作项目100个,总金额达2182亿元人民币。
9月26日,第十四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河南郑州举行,现场集中签约涉及总部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等领域的合作项目100个,总金额达2182亿元人民币。图为开幕式现场。 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
由河南省政府、中国商务部等共同主办的河南投洽会,旨在坚持双向开放,投资贸易并重,搭建中外交流互鉴平台,促进机遇共享、合作共赢。
在集中签约项目涉及的诸多领域中,清洁能源让与会的德中友好协会联合会主席卜布博士产生浓厚兴趣。在他看来,德国正在进行能源转型,离不开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自1981年首次到访河南后,卜布一直关注着河南的发展。他称,河南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优势明显,营商环境不断升级,是越来越多德国企业选择到此投资的原因。他以郑州到德国杜伊斯堡市的铁路为例说,“这对中国的对外开放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卜布表示,他率领的代表团已与河南许昌签署系列合作协议,其中就包括清洁能源。会前,他还赴河南鹤壁、洛阳等地考察,寻求更多的合作可能。(完)
中新网合肥9月26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实现全被动量子密钥分发。
据介绍,该团队韩正甫、王双、银振强、陈巍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无需主动调制的新型量子密钥分发实现方案并完成了实验验证,为实现高现实安全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提供了新思路。该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上可以实现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共享,但器件特性、调制精度、环境干扰等因素有可能造成系统的现实安全性问题。例如,郭光灿团队发现,系统中广泛使用的铌酸锂主动调制器件,可能会受到光折变等侧信道攻击而泄漏信息。
为彻底解决主动调制带来的隐患,郭光灿团队与合作者另辟蹊径,设计了无需主动调制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该系统方案克服了此前无法同时实现“被动”光强调制和量子态编码的矛盾,并给出了考虑“有限长效应”的严格安全密钥率。团队通过全被动时间戳-相位编码解决信道环境干扰的难题,同时通过优化后选择策略解决数据吞吐量过大的难题,最终完成了无需任何主动调制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验证了全被动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安全性是量子密钥分发的核心价值和要求。探索具有更高现实安全性的协议,并设计相应的方案和系统,是推进量子密钥分发走向实用化的关键之一。该研究为实现高现实安全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对推动该领域的实用化和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