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观澜)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三明探路乡村融合
中新社福建三明10月3日电 (雷朝良)“早年,我父亲在大陆走访多地后,最终被这里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招商引资政策所吸引。”追随父辈的足迹,“90后”台湾青年彭安源也来到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种茶600多亩。
大田有着上千年的种茶历史。彭安源的父亲1999年来到这里,带来软枝乌龙、金萱等台茶优良品种和台湾东方美人茶制茶工艺,并创办起大田第一家台资茶企。
2013年7月12日,大田县大仙峰茶美人景区吸引游人来休闲观光。(资料图)
在台商带动下,当地茶业快速发展。目前,大田县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有涉茶人员10万人、茶企1300多家,年加工毛茶1.49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39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大田美人茶面积7万亩,年产美人茶4200吨,占全国美人茶产量70%以上,成为中国美人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2022年11月,三明市获批设立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源自台湾、一脉相承,大田美人茶续写两岸茶缘,为三明探索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作了生动的注脚。
三明学院副教授安显楼认为,三明与台湾两地乡村在文化传承、资源禀赋、地理环境等方面极为相似,融合互通性好、产业互补性强。
自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2005年创办以来,三明搭建起两岸林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吸引台胞超100万人次前来交流,引进160多家台企落户,开创了23个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
据三明市台港澳办介绍,近年来,三明引进台湾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培育30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推广示范基地,示范推广面积6万亩;与台湾有58对乡镇建立常态化友好交流机制,签订两岸乡镇交流合作协议100多份。
在三明市清流县赖坊镇姚家村,台商简文通打造的千亩樱花园已成为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见证和当地的一张烫金名片。今年2月,他种植的30万株樱花树竞相绽放,吸引游人约20万人次于深山之中邂逅粉色花海。
2月15日,台商简文通种的千亩樱花竞相绽放,蔚为壮观。 雷朝良 摄
简文通在清流种樱花已逾10年,对于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他表示,意见中提出的“便利台胞在闽生活”字字情真意切,让他对今后在清流的发展更有信心。
台湾民宿客栈协会副会长蔡幸爵团队来到三明驻村已3年有余。2019年,他带领团队进驻三明市三元区列西街道小蕉村,这是一个陶瓷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落,村落周边分布着宋、元、明、清古窑址。
在小蕉村,蔡幸爵团队从设计、监工到产业发展,展开陪护式服务。如今,小蕉村已是当地著名的网红打卡点,成为“国家森林乡村”“福建省森林村庄”“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村”。
9月11日,由台湾乡建乡创团队参与建设的小蕉村美丽迷人。 曹建平 摄
近年来,三明引进多个台湾团队参与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将台湾乡村建设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培育泰宁际溪村、三元岩前村和小蕉村、沙县俞邦村等一批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村。
三明也设立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交流中心,创办两岸大学生乡村建设实习营,促进两岸青年融合发展。实习营活动期间,来自台湾6所高校的41名台湾大学生与大陆4所高校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实习,共同参与三明乡村建设。
三明市台港澳办主任魏亚鹏表示,将以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深化对台乡镇对口交流合作,全方位吸引台湾乡镇村里、农林水利、青年乡建乡创团队等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全过程,努力建设台胞台企参与乡村融合发展的第一家园。(完)
10月1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决赛在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举行,中国组合樊振东/王楚钦4比0战胜韩国组合张禹珍/林钟勋,夺得该项目金牌。 中新社记者 田博川 摄
中新网杭州10月3日电 (钱晨菲)2日晚,杭州亚运会上乒乓球项目赛事收官,中国乒乓球队共摘得除女双外的六枚金牌。对于本次比赛,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乒乓球大满贯得主、国际乒联名人堂入选者邓亚萍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国乒在总体发挥上展现出了强劲实力,表现出了应有自信,但也应该看到,中国乒乓球从不缺少对手。
从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到如今的杭州亚运会,邓亚萍见证了乒乓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33年弹指一挥间,北京亚运会还历历在目,那时我还是一名小队员,虽然当时我已经在1989年世乒赛上拿了女双冠军,成为国乒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但当时媒体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转播有限,国人真正认识我就是北京亚运会,那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综合性赛事。”邓亚萍说。
她回忆,“彼时民众的热情和期待空前高涨,非常希望我们在家门口的亚运会上取得好成绩、能够包揽7块金牌,但很快男团输了,女团压力很大。女团决赛我们与韩国队激烈比拼,其中一局一度打到了28:28,最终我们赢了。赛后回到亚运村时,宿舍门上贴满了其他队伍写得密密麻麻的庆祝纸条,那种大家庭的感觉非常温暖。”
正是那次比赛,邓亚萍开始名声大噪,小个子乒坛传奇登场了。在邓亚萍看来,自己的职业生涯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轨迹不谋而合。
“中国乒乓球有很多优秀的后备力量,从传统眼光看,我因为个子小所以不是一个好苗子。正是因为种种质疑,让我不断审视自己,锻造了我不同于常人的‘狠、快、怪’的打法以及强大的意志力,这才让我得以取得成功。”邓亚萍说。
从北京到杭州,坐在杭州亚运会乒乓球项目的观赛席上,邓亚萍感慨万千,“30多年,中国社会发展迎来巨变、中国体育事业也快速发展,但中国运动员勇攀高峰、永不放弃的精神一直未曾改变。不论是北京亚运会、广州亚运会,还是杭州亚运会,中国都对外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让更多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
谈及本届亚运会,邓亚萍表示她非常欣赏中国年轻运动员敢于展示的个性一面,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年轻人就应该这样,运动员更是要锋芒毕露,要敢于赢,敢于去表现自己,赢就是要赢彻底。”
对于中国总能出现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认为这得益于注重运动员的个性化培养。“我们会对国家队每一位队员的打法、风格进行精雕细琢,在一代又一代传承的同时,强调个性化的培养和挖掘。例如马龙和樊振东的打法就非常不一样,马龙步伐好、正手好,樊振东则以反手见长。不仅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中国乒乓好手如云,国家队队员说不准就会输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小将的实力也不可小觑。”
高手频出也离不开民众基础。邓亚萍表示,乒乓球在中国的普及性非常好,基本上每个省都有一支专业队,再加上民众基础非常好。可以说中国人对乒乓球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乒乓球不能简单地说明白为什么中国强,其关键在于为什么中国人会一代又一代不断地传承、创新,在沉淀的同时再发扬。
杭州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半决赛中,中国队王楚钦4:2战胜中国香港选手黄镇廷。田博川摄
结合本届亚运会各国家和地区选手的表现,邓亚萍直言,中国乒乓球队的主要对手都集中在亚洲,总体实力很强,所以亚运会乒乓球项目的奖牌竞争难度并不低于奥运会。放眼世界,中国乒乓球更是从不缺少对手。
如其所言,从较早前的瓦尔德内尔,到东京奥运会上的伊藤美诚,再到杭州亚运会女双项目“爆冷”,中国乒乓球队一直面临着挑战。
“运动员都有很强大的内心,我们能赢同时也能输,输了我们争取明天扳回来,赢的话也不等于明天就能继续赢。我们要保持一个非常平稳的心态,去认真总结输和赢的关系,更好地要去把握自己、去面对输和赢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运动员来讲,我们要接受自己的不足,同时也知道自己有多强大。”邓亚萍表示。
同时在她看来,乒乓球不仅是竞技项目,更是文化融通桥梁。“中国如何把乒乓球继续传承好、发扬好非常重要,我们有这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我相信,从未来的角度看,乒乓球将一直是沟通中外的文化符号之一,并发挥出更大作用。”邓亚萍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