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供图
中新网太原9月26日电(范舒琪 杨静)“山西将‘加快建设开发区升级版’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八大抓手之一。全省开发区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山西省商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李国荣26日说。
当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加快转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三场发布会,同时也是加快建设开发区升级版专场发布会,相关部门介绍全省加快建设开发区升级版的有关情况。
李国荣介绍,1月到8月,71个工业类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出全省增速6.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5.8个百分点。14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5.5亿元,同比增长7.9%。8个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9.3%。
在“加快建设开发区升级版”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方面,李国荣介绍,项目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石。2023年以来,开展三次全省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签约项目共839个,总投资3354.73亿元;开工项目共786个,总投资1641.52亿元;投产项目共677个,总投资1383.46亿元。
“三化三制”改革激发创新发展动力。为充分发挥深化改革在开发区经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山西持续提升开发区创新创业活力,从强化选人用人自主权、加大绩效工资改革、深化管运分离改革等七个方面进一步提出工作举措。
“三项改革”集成效应优化营商环境。山西持续推动“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推动改革横向贯通、纵向深入,增强改革集成效应,提高保障项目落地水平,缩短项目审批周期,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数据显示,1月到8月,全省开发区实行“承诺制”项目数量789个,占可实行“承诺制”项目比例69%;全省开发区共出让“标准地”164宗,出让面积1.45万亩;全省开发区均出台了领办代办工作制度,领代办项目1407个。全省71个工业类开发区中,有59个开发区全部完成“标准地”涉及的7项区域评价事项。
“区内事区内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该省坚持深入调研、查找问题,分类施策推动解决。坚持目录管理、按需赋权,因地制宜推动赋权。省商务厅联合省审批服务管理局,列出再赋权需求清单,待正式印发后,将能够下放的权限全部下放给开发区,提高赋权契合度,实现“区内事区内办”。
多措并举推动开发区规上工业平稳增长。在全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特别是传统行业增长乏力的形势下,全省开发区坚定扛起发展使命,锚定全年目标任务,聚焦稳增长关键点,全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投产入统、助企纾困。1月到8月,工业类开发区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1个百分点,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85%。
“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规上工业平稳增长,加快建设开发区升级版,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李国荣说。(完)
中新网南昌9月26日电 题:江西南钢学校40年“校排”路:一场教育与体育的“双向奔赴”
秋日清晨,在江西南昌市南钢学校,69岁的退休老教师李建华如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校排球馆,带领他的小伙子们开启新一天的训练,为将要打响的南昌市中学生排球比赛做准备。
和排球打交道的近40年间,李建华带领南钢排球队参加了近百场大大小小的比赛。从煤渣铺就的简易球场到登上全国舞台屡获佳绩,如今的南钢排球队已经成为江西省校园排球的典范。
提起南钢学校,“排球”是绕不开的关键词。1984年,中国女排实现“三连冠”,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排球热”。彼时,受邀参加南昌市排球比赛的南钢学校临时组建了一支球队,由在教务处分管体育工作的李建华带队参赛。
图为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钢学校排球馆,李建华正在指导排球队员训练。 受访者供图
“我们连小组赛都没出线,觉得很丢脸,但又有些不服气,当时便下决心要组建一支专业的校园排球队伍。”铩羽而归的李建华开始在学校寻找适合打排球的“好苗子”,仅用一周时间,便建成了南钢第一支由12人组成的正式排球队。
“我们的排球教练是英语老师。”虽然在学校分管体育工作已有些年头,但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的李建华对排球几乎是一无所知。“我当时买了不少排球相关的书,自己根据书上讲的知识和动作慢慢摸索,边学边教。”谈起自己的排球入门之路,李建华笑称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南钢学校的排球文化馆内,一张旧照片记录着学校第一群“排球小子”的少时模样。这群平均年龄在16岁的少年,对排球的热爱,起源于彼时混满泥巴和煤渣的那片老操场。
图为1984年,南昌市南钢学校排球队成立,队员合影留念。(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学校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队员便在操场上搭建临时的简易排球网,训练完就拆走,即练即装。”李建华回忆,由于地面凹凸不平,破皮流血就成了队员们的家常便饭。“训练前我们会在旁边备好碘伏,受伤了立刻处理,处理完再接着训练。”
跌跌撞撞间,排球开始不断给这群满怀热情与刚毅的小伙子带来惊喜。1989年,南钢排球队在南昌市排球比赛中崭露头角;1992年,在江西省排球比赛中占有一席之地;1997年,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佳绩……随着球队渐入佳境,李建华也在思考着自己的建队初衷。“当时就是想争一口气,冲着参加比赛拿名次去的。但我们作为基础教育学校,最重要的还是得对孩子们的未来有个交代。”
在当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1987年,南钢学校开始谋划学生运动员培养路径,探索文化学习和竞技比赛“两手抓”,引导学生在好好打球的同时,更要学会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实现学训一体双重培养。
图为南昌市南钢学校排球队(左)在比赛现场。(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我们与南昌市体育局深度合作,开启了以协同共建运动队为基础的全新培养模式。学校负责安排好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和日常校园生活,市体育局则定期对学生运动员进行指导训练并为学校排球教练员提供培训。”南钢学校校长王仪娟介绍,如今,南钢学校已成为南昌市体教融合六所基地示范学校之一。
在实现教育和体育双向奔赴的道路上,排球不仅成为南钢学校的亮眼名片,更为学生的未来提供更多精彩可能。
作为江西省首个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近10年间,南钢学校培养国家一级排球运动员40余人、国家二级排球运动员40余人,有近60名学生运动员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南昌大学等本科院校。
图为南昌市南钢学校排球文化馆荣誉墙一角。 吴思瑜 摄
看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排球找到人生目标与方向,李建华欣喜不已。2014年,到达退休年龄的李建华被学校返聘,成为高中组的专职排球教练。他给自己的微信取名“forward-teacher”,意为“前进的教师”。“希望能带着排球队的孩子们不断进步,向前看、向上走,到自己做不动为止。”李建华说。
初秋午后的阳光铺洒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崭新的排球馆内又响起了学生们奔跑的脚步声。“现在全校练习排球的学生已经达到了400余人,既有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也有将要毕业的高三学子。下一步,我们计划面向全国招生,让更多的孩子能在南钢‘扣’响未来。”王仪娟满怀期待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