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9月26日电 (高志苗)26日,“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举行普陀区专场。记者现场了解到,2023年1-8月,普陀区实现区级财政收入104.3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位列全市各区首位,落地税收亿元级项目11个、千万元级项目123个,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9月26日,“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举行普陀区专场。中新网记者高志苗摄
普陀区方面表示,将以“中华武数”为引领,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何为“中华武数”?创新是第一动力,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武宁创新共同体、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是普陀区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从中各取一字,提出构建“中华武数”科创布局,引领带动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同向发力。
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介绍,普陀区举全区之力推进“中华武数”科创平台建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其中,中以(上海)创新园揭牌启用国际数字安全与生态运营中心、360上海城市安全大脑,成立特拉维夫办公室,连续多年举办上海数字创新大会和中以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入驻企业130余家,落地知识产权500余项。
普陀区中以(上海)创新园。普陀区供图
海纳小镇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发布了全国首个地市级数字化转型指数,海纳工程院揭牌运行,正在加快建设数字交通等示范性应用场景。同时,通过出台专项政策、成立“半马苏河”科创基金等方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更富活力的创新生态。
姜冬冬指出,普陀区坚持“大抓产业、抓大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方面,聚焦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深入实施“411倍增计划”,持续提升产业能级。目前四大重点产业占区级税收比重达45.3%,为地区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抢先布局新赛道,先后引进360华东大安全总部、京东上海中心、哪吒汽车等一批高能级项目,建成全市首个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示范区、网络安全产业示范园,形成了一批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普陀区以“半马苏河”为抓手,绘就人民城市发展新空间。
普陀区境内苏州河岸线总长21公里,恰好是半程马拉松的长度,称为“半马苏河”。以此为契机,普陀区培育“半马苏河”文化品牌,建成开放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推出“半马苏河”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亲子潮玩体验区,举办“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一年四季精彩不断。举办上海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上海赛艇城市精英赛、电竞上海全民锦标赛等一系列高水平赛事,实现“南岸走起来、北岸跑起来、水上划起来”。
面向未来,普陀区方面表示,将以服务强化“四大功能”为主攻方向,持续补短板、锻长板、优布局、扬优势,向着“写好五线谱,谱好两部曲,携手零距离,共画同心圆”的目标扎实迈进。(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十年来,各自贸试验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
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要在全面总结十年建设经验基础上,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先锋,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让自贸试验区更好发挥示范作用。
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座谈会9月26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会上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并讲话,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总结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继续转换观念,强化保障举措,统筹发展和安全,制度创新要力争有新突破,促进开放要有新拓展,谋划发展要有新提高,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座谈会上,商务部负责同志汇报了自贸试验区十年建设情况,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和上海、天津、福建、辽宁、四川、广西负责同志作了发言。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21个自贸试验区所在省区市负责同志等参加座谈会。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