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廊坊9月26日电 (宋敏涛 张欢)“这幅作品通过描述运河沿岸商贾往来的繁荣景象,借以表达大运河带给沿岸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26日,在中国大运河沿岸九城市书法篆刻作品联展上,来自江苏省苏州市的书法名家徐世平正向游客介绍自己的参展作品。
当日,由河北省廊坊市联合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等大运河沿岸六省九个城市共同举办的2023·香河“文脉永续——大运河沿岸九城市书法篆刻作品联展”在廊坊市香河县开幕,百余位书法家的150件运河主题文化作品集中展出,彰显出大运河文化带的深厚底蕴。
图为2023·香河“文脉永续——大运河沿岸九城市书法篆刻作品联展”开幕式现场。刘向摄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北运河香河段上连北京通州区,下接天津武清区,是京杭大运河最具辨识度的河段之一。”河北省廊坊市文联主席张志庆表示,在廊坊香河大运河畔举办中国大运河沿岸九城市书法联展,不仅可以使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基层,更能让大家近距离领略大运河香河段的旖旎风光。
据了解,此次书法篆刻联展是继北京市西城区、江苏省苏州市两场展览后的第三站,活动现场共展出大运河沿岸九城市百余位书法家的150件书法篆刻作品,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全方位、多维度展示运河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图为9月26日,书法爱好者参观中国大运河沿岸九城市书法篆刻作品联展。刘向摄
“不虚此行,很多书法作品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更能从中了解运河文化。”书法爱好者林峰此次专程参展,观展过程中不时用手机拍摄记录,“疏密聚散、大小曲直、圆缺参差,这些书法作品耐人寻味。”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2014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9月26日,书法爱好者参观中国大运河沿岸九城市书法篆刻作品联展。刘向摄
“中国大运河沿岸九城市书法篆刻作品联展以书载道、以文焕采,彰显出了中国大运河的无穷魅力。”北京市西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享表示,此次活动通过展出与大运河有关的诗词歌赋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书法作品与大运河文化相融合,对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完)
中新网甘肃庆阳9月26日电 (杨娜)“第一次看到庆阳香包,深受震撼”。来自深圳的郑振格26日走进琳琅满目的香包展会现场,颜色样式功能各不相同的庆阳香包让他眼花缭乱,作为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的参会嘉宾,在工作之余,他此行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替家人朋友购买地域特色浓厚的庆阳香包作为伴手礼。
以“中国民俗风 庆阳香包情”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当日开幕,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甘肃省14个市州的1000多家企业、千余名客商参展参会。被中国民俗学会评为“中国香包刺绣之乡”的庆阳市,将在为期5天的节会期间,向外界全面展示香包刺绣这项传承千年的“指尖非遗”。
9月26日,以“中国民俗风 庆阳香包情”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开幕。九美丹增 摄
郑振格走进庆阳群英香包有限公司的展览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绣制省级传承人左焕茸现场为他讲解各种香包的不同功效及佩戴要求,并根据他的使用需求向他推荐适合送给朋友和家人的香包。左焕茸说,通过节会,更多的外地游客和客商知道了香包这项庆阳的民俗文化,也促进了当地香包产业的发展。
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的庆阳,是甘肃省的东部门户城市,农耕之源、岐黄故里、红色圣地、能源新都、数算枢纽“五张名片”让今日的庆阳拥有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中,传承久远的庆阳香包随着远古图腾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已经成为陇绣中的艺术珍品,成为精神价值、实用价值、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的文化精品,成为庆阳特色民俗文化的代表符号,是“指尖上的艺术文化”,被评为“最具魅力文创旅游产品”。
据了解,截至目前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企业达200余家,年产香包1000余万件,带动从业人员10余万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2002年以来,庆阳市已举办了十七届香包民俗文化节,全面展示了庆阳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魅力,提升了庆阳对外形象和影响力。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被授予“美丽中国最佳惠民品牌节庆奖”。
图为香包刺绣作品展览。九美旦增 摄
此次节会举办文旅论坛、展示展销、招商洽谈、文艺演出、旅游踩线及陇上味道传统美食品鉴等多项活动,展示展销陶瓷玉器、文房四宝、香包刺绣等20多类上千种非遗文创产品,同时将开展《魅力庆阳》大型文艺演出、大型陇东民歌歌舞剧《绣金匾》演出,着力打造文化的盛会、艺术的盛宴。
“庆阳香包是将艺术与技术、生产与生活、物质追求与精神满足融为一体的典范性文化产品,是庆阳特色民俗文化的代表符号,是‘指尖上的艺术文化’。”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说,举办第十八届香包民俗文化节,旨在以香包为媒、节会为台,汇聚专家学者、企业客商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香包产业参与者的智慧和力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俗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让庆阳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活力。
图为香包节上,香包刺绣作品展览。九美旦增 摄
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马小玫表示,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打造文旅示范基地、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推动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等方面,持续加强与庆阳的交流合作,助推独具特色的庆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化庆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带着自己和丈夫三十多年来收集的庆阳香包民俗用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绣制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兰香在此次展会上举办了香包收藏展,她想通过这些接地气的衣物用品向大家展示庆阳香包悠久的历史和承载的文化。
“庆阳香包传达了刺绣人最淳朴美好的祝福,没有人会拒绝这份美好。”以此次香包节会为契机,刘兰香将带领团队继续研发设计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融入日常生活的香包刺绣作品,将这项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传承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