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嘉兴10月3日电(胡丰盛)国庆期间,杭州亚运会如火如荼。在浙江嘉兴,一幅小小的南湖菱画正在引起大家的关注。当地一位热爱家乡的艺术家,通过创新和创造,将杭州亚运会的场景绘制在南湖菱上。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将亚运会的精神与南湖的美景相融合,创作出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南湖菱画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既有杭州亚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也有足球、排球等各种精彩的比赛项目、比赛场景。
颜成荣在绘制南湖菱画 张艳 摄
“每一幅南湖菱画都充满了细节和生命力,我们从中可以欣赏到运动员们奋力拼搏的瞬间,也可以感受到南湖的宁静和美丽。”上述这些南湖菱画的创作者、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颜成荣说,自己创作这些作品的初衷不仅是为了展现杭州亚运会的激情和荣耀,也想让更多人对南湖菱这种传统特产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颜成荣也是嘉兴第一个在南湖菱上作画的人。他说,自己生长在南湖边,自幼就对南湖菱怀有深厚的感情,因对南湖菱的热爱而在微小的细节中展现出独特的才华。
在宁静的工作室里,颜成荣每日与菱角为伴。
方寸之间“绘亚运”,已经完工的南湖菱画 张艳 摄
他研究菱角的形状,思考画作的内容,也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在他的笔下,嘉兴十二景、南湖八景、京杭大运河以及正在举办的杭州亚运会等场景都以南湖菱画的形式一一呈现。在当地,这种独特的亚运会纪念品,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购买和收藏。
南湖菱上如何作画?颜成荣说,它的制作过程包含多道工序,首先需要精选形态美丽的老菱,将其煮熟晒干后剔除外皮,再进行特殊工艺处理,然后小心地打磨;接下来,手工绘制江南水乡的风景画,一件精细的手绘作品甚至需要半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最后,再配以与画面相协调的传统绳结,一幅别具特色的南湖菱画便制成了。
“一幅作品往往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来完成。”颜成荣表示,南湖菱外形圆润无角,这是方寸之间的艺术。笔随清念而生,作品散发着素雅之美,这也是南湖菱画的魅力所在。在他看来,南湖菱画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完)
每当居民之间遇到难以化解的矛盾时,这位热心助人,又善于解“疙瘩”退休女性总有办法化干戈为玉帛。史玉江摄
中新网新疆昆玉10月3日电(史玉江 刘秋月)在新疆兵团基层连队,有一个名叫“古丽花”的调解室,被称为职工群众的“解忧室”。当地人有什么纠纷,都愿意去那“评评理”。它在化解基层民众矛盾有什么“魔法”?
金秋时节,位于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带的第十四师昆玉市四十七团,还未褪去炎热。走进七连办公室楼内,中新网记者看到调解室与其他地方并无二致,但室内温馨、舒适的布置能让人身心放松。
“你是不是要调解?我去叫何书记,我们这里有事都找她。”该连队一位干部说。
这名“何书记”名叫何淑红,据称是当地的“金牌”调解员,每当居民之间遇到难以化解的矛盾时,这位热心助人,又善于解“疙瘩”退休女性总有办法化干戈为玉帛。她有什么调解“秘诀”吗?
“金牌”调解员的“秘诀”
何淑红善于从当事人的性格入手,讲话和颜悦色、当事人尊敬她,也愿意配合她。刘秋月摄
“我对这里的人比较了解,也喜欢管闲事。”体型稍胖、扎着“马尾”,着纯白色衬衫的何淑红微笑着说。
何淑红退休前担任四十七团六连、七连党支部书记,在群众中威信高。该团很多人有什么纠纷喜欢找她。退休后,受团里邀请,她在七连当起专职调解员。
“人民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在法律的框架下,心中有杆秤,为遇到矛盾纠纷的群众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何淑红说,基层的各种矛盾纠纷比较复杂的,如果处置不当,会产生预想不到的后果。
何淑红每天要用一两个小时学习法律。“民法典通篇我看过十几遍。有什么不确定的,我就去找司法所专业人士。”
调解中,何淑红善于从当事人的性格入手,讲话和颜悦色、当事人尊敬她,也愿意配合她。小至夫妻纠纷,大至财产纠纷,她每次都预先做功课,根据案情的特点做好对策,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尽全力助当事人达成协议。
一天最多调节11个纠纷
2022年6月初,何淑红得知一纺织公司拖欠何某等23名农民工工资78.96万元,农民工天天聚集讨薪。她通过核实得知:该公司项目款没有到账,公司账户也被冻结,没有钱支付工资。
何淑红向该团司法所汇报事情原委后,协调团经济发展办公室、信访办等部门一起调解,成功助23名农民工讨回工资,完成司法确认。
何淑红一天最多调节过11个纠纷。她说:“再累也要把当事人安抚好。很多人的矛盾不能拖,越拖越容易激化和扩大。”
2020年,七连职工鲍八一回“老家”武汉,把自己的地交给廖素群代管。当时因关系好,既没签合同,也没说费用的事。次年3月鲍八一回来后,认为廖素群种了一年土地,应当给自己付租金。但廖素群认为自己只是帮忙代管;再者因为疫情,种地就不赚钱。结果矛盾闹大,这二人不约而同找到何淑红。
何淑红说,她前后找过鲍八一27次。“我用法律法规帮他梳理事情的脉络,还会讲些小故事让他明白‘和为贵’的道理。”鲍八一最终同意言和。
“平常我们有啥事情,只要给她打电话,她就给我们解决,说到办到。”廖素群说。
近两年,何淑红调解的劳动争议,邻里、婚姻、损害赔偿、土地林木纠纷等各类民事纠纷179件,涉及金额522万余元。该连队职工到连队办公楼里办事,总会去她聊两句。他们说,何淑红是他们的知心人。
“我是在四十七团出生长大的,身边的人都熟悉,如果能化解他们的‘结’,心里也舒服。”何淑红告诉记者,她会一辈子生活在这里。(完)